关于可能性教案4篇

可能性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摸球,装球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概率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辨析“可能”,“一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今天,智慧爷爷带了个幸运王冠想戴在我们班一位扎两条小辫的女小朋友头上,谁可能会成为这个幸运的小天使呢?她坐在第一大组,猜猜她可能是谁?(学生猜测)师强调可能。

指一男生,可能会是他吗?(不可能),为什么呢?

智慧爷爷悄悄告诉大家,那是穿红衣服的女孩,你能判断出什么结论吗?一定吗?

为什么不猜aa,bb了?

在智慧爷爷没给我们缩小范围之前,可能是aa,也可能是bb,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一时是不能确定的,都有他的可能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本领“可能性”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小朋友们喜欢玩游戏吗?智慧爷爷带来了三种颜色的球,装在四个口袋里,我们来个比手气游戏,每组派2个同学,一个摸球,一个上黑板记录。哪一组小朋友摸到代表喜气的红球次数最多,哪一组就获胜。

每组推选代表。下面的同学先猜一下,哪组可能获胜呢?(学生猜测)智慧爷爷悄悄告诉大家,第一组一定会胜。李老师不相信,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试试。

宣布规则:摸的同学不许看,每人摸5次。开始后,李老师说第一次,你们开始摸,说了第2次才能摸第2次。记录的同学看好你们组小朋友摸到球的颜色,摸一次就在对应颜色旁打钩。(学生摸球)

他们都摸了5次,分别摸出了什么球?哪一组获胜了?

看到这样的结果,你们是不是很惊讶啊,智慧爷爷告诉小朋友,他为什么猜得那么准呢?原来这四个口袋里分别有秘密呢?你能猜出来吗?请大家在小组里商量商量。

谁来大胆猜测一下第一组的口袋里到底有什么秘密?

都是红球。(打开看一下)那么任意摸一个,会是什么情况呢?

一定是红球。如果学生能说出一定,教师表扬。小朋友的这个词用得真好。(师板书一定)。

学生猜测一下2、3、4组口袋里分别有什么秘密?

一一出示可能,不可能。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发现在全是红球的袋内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在没有红球的袋内任一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在既有红球又有其他颜色的球的袋内任一摸一个,(有“可能”是红球。)

三找找好朋友

智慧爷爷觉得小朋友们刚才的表现非常棒,决定再和大家做个交朋友的游戏。看,他请来了一些小伙伴和大家来做好朋友。大家看看,都是谁来了?

(出示小黑板,分别贴有米老鼠,唐老鸭、蓝精灵,史诺比,机器猫,小兔,猫)你想和谁教朋友呢?

每个小动物下面都有号码,老师给每组发一个股子,你转到几就能和几号小动物交朋友了?

四人为一组,先小组里猜猜自己可能会转到哪个朋友,轮流自己转转,每人转1次,看看分别转到了谁。

集体交流:你们通过转转发现,除了可能和米老鼠交朋友,还可能和谁交到朋友?还可能呢?

谁交到唐老鸭了?为什么没有人交到呢?(没有7号)所以我们不可能交到。

李老师想和2号的小动物交朋友,你能设计一个股子,不管怎么转,一定是和米老鼠交到朋友?小组商量一下。

四摸果冻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智慧爷爷拿来三种口味的果冻招待小朋友和你们的新朋友。

(1)出示3袋果冻,全是草莓味,桔子味和草莓味,柠檬味和橘子味。

问:“从每袋内任意摸一个果冻,一定是草莓味的吗?

小组商量讨论,集体交流

(2)如果你最想吃柠檬味的果冻,你会到哪个口袋里摸,不愿到哪个口袋摸呢?为什么?

五小小装配员

智慧爷爷今天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果冻,在分给大家之前,还想考考小朋友的智慧呢?你们愿意接受智慧爷爷的考验吗?请小朋友当小小装配员。按定单要求装果冻,看哪组合作的又快又好。

订单:1随意拿一个,一定是草莓味的

2随意拿一个,可能是草莓味的

3随意拿一个,不可能是草莓味的

一一出示定单,说说是怎样放的,为什么那样放。

六说说可能性

我们生活中,有些事是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是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选择:

1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定,不可能,可能)

2公鸡下蛋。(一定,不可能,可能)

3明天考试我得100分。(一定,不可能,可能)

生活中的事情很多很多,你能不能利用这三个词来说说生活中的事情。

同桌交流互说,全班交流

生活中的例子很多很多,我们要做个有心人

七;出示转盘,分布均匀,转动指针,会停哪呢?

出示另一转盘,分布不均。(标设奖品)商家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八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可能性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数据,认识条形图(1格表示1个单位),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内容:

P90--91

教学目标:

1、经历和体验收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做出简单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你们能猜出袋子里有什么吗?

2、打开袋子验证:3个红球,3个黄球。

二、活动体验,探索新知

1、想一想

问:如果让你们闭上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说明:袋子里有红球、黄球。摸到红球和黄球都是有可能的。

2、猜一猜

问:如果让你们闭上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出后把球再放会口袋,一共摸40次,红球、黄球可能各摸到多少次?

学生各抒己见。

讲述:同学们的意见各不相同,这仅仅是我们的估计和猜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知道红球和黄球各摸到多少次呢?

引出课题,并板书。

3、说一说。

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记录数据的方法?

讲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记录。你知道"正"字是由几笔写成的吗?

教师讲解示范画"正"示范的书写格式。

4、摸一摸。

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组的袋子里都由3个红球,3个黄球,摸球前要先把口袋摇一摇,然后闭上眼睛任意摸一个球,如果摸到红球,组长就在红球的后面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摸过以后要把球放回口袋,要摇动口袋。小组同学轮流摸球,一直摸完40次。

想一想,每组4个同学,平均每人要摸多少次呢?

学生活动。

⑴每组组长负责记录,并把记录结果填在统计表里。

⑵组长汇报摸球结果。

⑶问:统计的结果和你开始的估计差不多吗?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

⑷讲述:在袋子里红球和黄球的个数同样多的情况下,从袋子里每次摸一个球,摸球的次数又比较多,那么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是差不多的,这就说明了在这种情况下,任意摸一个球,默祷红球的机会和摸到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三、玩中交流,内化提高

1、想想做做1

⑴请每组拿出一个小正方体。

问:知道这个小正方体有几个面吗?在6个上都有写数字,小组内轮流看一下有哪些数字?各出现了几次?

⑵活动规则:把小正方体抛30次,组长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字1、2、3朝上的次数。其它同学统计并填表格。

学生活动,并填写表格。

⑶收集各小组数据,并完成班级各小组的汇总表。

⑷问:看着合计栏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⑸讲述:通过观察合计栏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抛的次数越多,数字1、2、3朝上的次数就越接近,那么抛一次,向上的数字有几种可能?这三种可能性的大小怎样?(相等的)

2、想想做做2

谈话:在布袋子里放4枝铅笔,怎样放才能分别达到下面的要求?

⑴任意摸一枝,不可能是红铅笔。

想想口袋里该装什么铅笔?

小组同学合作装铅笔,问:你为什么这样装?

⑵任意摸一枝,可能是红铅笔。

问:你是怎样想的?

⑶每次任意摸一枝铅笔,摸50次,摸到红铅笔和蓝铅笔的次数差不多,应该怎样装铅笔?为什么?

四、反思,知识

谈话:今天我们在玩的过程中一起研究了统计与可能性,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92--93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

3、通过积极参与猜想、实验、验证、分析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

4、培养团结合作意识以及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1、谈话:老师想在这个布袋里放一些红球和黄球,你能出个注意,怎么放使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若干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

2、学生交流并反馈。

3、:当布袋里放入同样多的红球和黄球时,摸到两种球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4、谈话:如果布袋里放入的两种颜色的球的个数不一样多,摸到的结果又会怎么样呢?

二、开展活动

1、摸球活动

问:如果在布袋里放3个黄球,1个红球,摸10次,摸到哪种球的次数可能多一些?

⑴猜想

同桌猜一猜。

⑵实验

四人一组讨论分工、记录摸球结果的方法;小组活动。

⑶分析数据:统计的记过和你的估计差不多嘛?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吗?如果我从这个布袋里任意摸一个球,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大,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小?

问:每次涂一个方块做记录的方法和每次涂一个方格做记录涂成一个条形图的方法哪一种更好?为什么?

⑷推测

问:如果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怎么办?

⑸练习

如果老师在袋子里按下面的数量放球,你能很快判断摸球结果吗?

袋子里8个全是黄球。

4个红球,4个黄球。

7个红球,1个黄球。

2、掷小正方体活动

问:一个小正方体,四个面写"1",一个面写"2",一个面写"3",把小正方体抛30次,猜一猜哪个面朝上的次数多一些?哪两个面朝上的次数差不多?

猜想。实验验证。分析: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

3、装铅笔活动(想想做做2)

出示课本图片,谈话: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

提出活动要求:玩两次,第一次的要求是装好后,从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第二次装好后从袋子里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每次活动都按下面的程序进行:同桌进行操作;交流,说一说是怎么装的?怎么想的?

三、活动

今天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课

教学内容:P94--95练习九

教学目标:

巩固本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的综合练习课,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做出判断,并做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94.1

先让学生观察统计图并填表,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条形统计图的不同形式。

评讲:图中每一格表示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要求学生将"经常"、"偶尔"等表达方式与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特点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根据地使用"经常"、"偶尔"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从而发展数学思考。

2、P94.2、3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经常"、"偶尔"等词的含义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让学生在获得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学会使用相应的词语。

问:看了这几个转盘后,你有什么想法?

你能用"经常"、"偶尔"来说明转盘的转动情况吗?

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经常出现的?哪些事情是偶尔出现的?

3、P95.4

出示题目图画,要求学生观察思考问题,再用线连一连。

交流:你是怎么连的?为什么这样连?你是怎么想的?

4、P95.5

出示统计图表,观察图表,了解题目要求。

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及分工合作情况。

讨论活动步骤,教师及时给予纠正与帮助。

小组活动。

汇报活动结果。

评讲:从统计表中你看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如果在你们组开展一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什么项目比较合适?

如果我们班想开展一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什么项目比较合适?

5、P95思考题

明确题目要求。

问:这道题中的要求是什么意思?你打算怎么涂色?

学生活动。

组织交流讨论。

二、全课

三、作业:

准备四种花色的扑克牌各1张,混放在一起并叠整齐。每次任意摸一张,摸20次。先估计每次摸的结果,再把实际摸得的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中。

你能涂出条形图来表示摸牌的结果吗?

问:如果再放进3张红心的牌,任意摸20次,结果可能会怎样?

可能性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可能性的事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语言做出判断性的表述,并能简单说明理由。

3、培养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对一些事情的可能性做出正确判断,并恰当的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转硬币

1、印有一元的这面是正面,印有国徽的这面是反面。(转硬币)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2、先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再转硬币。

总结:也就是说在硬币转动之前,我们只能猜测,转动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一种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摸棋

1、把红棋全部放入一个盒中。请问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

2、那如果再请同学摸会是什么颜色的?

3、把三种颜色的棋放到盒中,这次还一定会摸出红棋吗?猜在这个盒子中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学生实际摸摸看。

4、总结:在这个盒子中装有三种颜色的棋。摸的时候,可能摸出一个红棋,可能摸出一个黄棋,也可能摸出一个绿棋。我们只能用可能描述这件事情。

5、请问在这个盒子中摸到紫棋吗?(因为没有紫色的棋,所以不可能摸到紫色的棋)。

6、小精灵带来三个杯子。提出三个问题。

三、书上例2。

要求:如果认为某件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勾,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圆圈,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就在方框里画叉。

四、巩固练习。

书后练习题,小卷,游戏。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明化,将“可能性”这种深奥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符合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的数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探索,并通过参与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初步领会到深奥的“可能性”问题的意义。

可能性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44页主题图、例1、第45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第49页“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借助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准备:

课件、节目卡片、抽奖盒。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活经验

(一)游戏1:猜猜硬币在哪只手里。

1、教师将枚硬币握在手中,并在背后交换位置,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

2、教师打开没有硬币的手,再让学生猜一猜硬币在哪只手里。说一说你能确定吗?为什么?

(二)游戏2:猜猜抛出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1、教师将这枚硬币抛出,让学生说出可能是哪个面朝上,要求说出所有可能。

2、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面朝上。

3、教师揭示结果。

(三)揭示课题。在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